企業(yè)黨建
【紀檢工作】 學習改變命運
點擊次數(shù):16882次    發(fā)布時間:2014/5/22

學習改變命運
2014-4-22   來源: admin   瀏覽次數(shù):441【字體: 】 【 打印本頁 】 【 關閉本頁 】
     “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蔽覀冊u價一個人在本質上是否具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人在學校時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人有多強的學習力。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講的樹根理論。
  
  學習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們都知道學習代表未來,成績代表過去,學習成就人生,學習改變命運,學習可以致富,這些話語其實一點都不夸張,學習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學習真的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學習也確實可以致富。
  
  推薦一本書叫《站著上北大》,講的是一名保安考上北大的故事。作者叫甘相偉,出生于山區(qū)的農(nóng)民家庭。雖然由于家庭貧困,高考過后,無法繼續(xù)學業(yè),但他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從小喜愛文字的他,一直向往著美麗的未名湖畔,所以在畢業(yè)之后來到了北京,來到了眷戀依舊的未名湖畔。為了能實現(xiàn)自己考上北大的夢想,他先是在北大當上了保安,雖然他只是個小人物,但他不屈服命運安排,在沒有資源,毫無背景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奮斗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最后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他在北大這幾年,讀書寫作,寫盡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奮斗痕跡,成為底層小人物的勵志典型,從甘相偉身上,讓我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學習改變命運”。
  
  還有一個學習改變命運的故事就是清華廚師張立勇。張立勇在清華大學第十五食堂從事廚師工作,在做廚師期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堅持自學英語、法律、計算機等課程,先后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荚嚕汲隽吮仍谛G迦A學生還高的分數(shù),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及廣泛關注。1993年,張立勇輟學到廣州打工掙錢為家里還債。1996年在叔叔的介紹下,他來到北京,并直接到清華食堂做了一名賣饅頭的臨時工。在清華,張立勇每天晚上都會去聽一些大師和名人的演講,有的時候下班比較晚,只能站在后面聽一些結尾,在聽這些大師和名人演講的時候,也讓張立勇迅速得到了成長。為了學好英語,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練習,同時還參加清華大學一些英語俱樂部和英語角活動。最后通過自己努力學習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荚嚲谷豢剂630分,這個分數(shù)比很多清華在校學生考得還高。一時間,在清華大學獲得了轟動,在水木清華的BBS上,張立勇的話題瞬間成為了熱點,有人在BBS上留言:要說還是清華臥虎藏龍,少林有“掃地僧”,清華有“饅頭神”。關于張立勇的故事一時間在各大高校的論壇飛一樣地傳開了,媒體開始關注張立勇,漸漸地,社會各界開始知道張立勇。2004年10月,共青團中央向張立勇頒發(fā)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他被譽為團中央樹立的全國十大杰出學習青年之一,還受到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面對面”“新聞會客廳”等有影響的欄目和100多家媒體的采訪報道。張立勇之后能有這樣的成就,也歸功于他的學習力。張立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到,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也倡導大家用學習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上兩個故事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和領會“學習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是我們還要從故事的背后總結出適合我們以后運用的理論和法則。
  
  一、“第三個八小時”
  
  愛伊斯坦說過曾經(jīng)說過:“上帝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三個八小時,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八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qū)別是在第三個八小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
  
  第三個八小時我們在干什么,就會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經(jīng)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玩樂,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被命運玩弄;如果我們經(jīng)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發(fā)呆,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成為呆子;如果我們經(jīng)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成長,我們未來的命運可能就會發(fā)生改變。不管是張立勇還是甘相偉都是充分利用了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和成長,所以他們的命運就發(fā)生了改變
  
  二、“學習的習慣”
  
  “學習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習慣,就一定會改變命運;學習不一定能成長,但是堅持不斷地學習一定會成長;學習不一定會產(chǎn)生力量,但是專注地學習一定會產(chǎn)生力量。所以我們除了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學習習慣,同時不斷地學習,專注地學習,這樣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有的人學習東西,學了一段時間放棄了。有的人學習東西不專注,學學這個,學學那個,今天想學習英語,明天想學習日語,后天又想學習其他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法則叫做“二八法則”,就是做事情剛開始付出百分之八十,可能只會得到百分之二十的效果,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的堅持,最后的百分之八十效果,我們只需要付出百分之二就能獲得。由于很多人不懂這個法則,剛開始就想獲得很多,但是又得不到,所以就會放棄。
  
  有一個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馬爾科姆·葛拉威爾寫了一本書叫《異類》,其核心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堅持四個小時,一周堅持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所以只要我們能專注堅持學習一樣東西,成為專家就是時間的問題。
  
  三、“要覺悟”
  
  除了要把第三個八小時利用好,除了要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除了要知道二八法則和一萬小時定律,學習還有更重的事情就是要覺悟。
  
  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讀了多少書,也不是參加了多少培訓課程,也不是拿了多少證書和學位,而是要把學習的東西靈活運用,同時去悟,去反省自己,去改變,如果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從不去反省自己,從不覺悟,從不改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讓自己真正的成長和蛻變。
  
  真正的學習就是不斷的反省自己,不斷覺悟的過程,讓自己不但成長而且蛻變,一次次蛻變的過程就是獲得智慧的過程。也是學習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力量。

·上一篇:【紀檢工作】 慎獨關鍵在“六謹
·下一篇:【紀檢工作】 如何正確進行的進行人生規(guī)劃
打印本篇文章    關閉窗口

All right reseverd. Copyright 2011 版權所有 陜西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文景路中段202號  郵編:710018
電話:029-89101580  傳真:029-89101580  技術支持:佳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