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即俗話所說的“習慣成自然”。
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有重大作用。古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
性格,播種
性格,收獲
命運。”當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工作追求,一種
精神境界,內(nèi)心的豐富和充盈便會成為向上的動力和源泉。
現(xiàn)代社會
競爭激烈,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加快,常常成為人們懶于學習的借口。面對浮華喧囂的世界,許多人忙于觥籌交錯、娛樂休閑,甚至沉迷于燈紅酒綠、聲色犬馬。常常忘記了在心靈深處鋪展一湖靜水,讓蓮影荷香浸潤自己的
思想。
且不說映雪、囊螢的古人何等好學,近現(xiàn)代史上眾多名人無不是由于善于學習和
思考成就了一番偉業(yè)。偉人毛澤東嗜書如命,在他的辦公室、臥室、游泳池休息室······書籍隨處可見。即使在行軍打仗的途中,也不忘帶上《二十四史》。書中或圈圈點點,或蠅頭小注,處處閃耀著
智慧之光。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會使人睿智聰慧,談吐不凡;讀書,會使人超然物外,豁達大度;讀書,也會使人且行且思,高瞻遠矚。讀書的人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著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與魅力,超凡脫俗,卓爾不群。
現(xiàn)代社會中學習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多。除了讀書、閱覽報刊、雜志外,收看電視、上網(wǎng)查詢資料、參加各類補習班以及有意義的沙龍、聚會等等,也有利于學習。通過交流、學習,交換
智慧的果子,收獲甘醇和芬芳。
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我們不會因工作繁忙而忘記學習,不會因情緒低落而忽視學習,也不會因身處
困境而
放棄學習。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
人生的品位和追求自然高尚!昂2晦o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在工作之余擠出一些
時間學習,多讓大腦汲取知識的瓊漿,空虛失落、煩躁不安會大大減少。追求“秉燭夜讀書,品茗獨煉句”的
精神境界,把浮躁拒于心門之外。
學習要注重深入
思考。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性
思維!崩硇
思考凝聚著
思想的精萃,是基于學習的反思和總結(jié)。勤于學習、善于
思考,會使自身的素質(zhì)和
精神升華,達到較高境界。
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古希臘先哲的人文主義
思想閃耀著
智慧的光芒。泰勒斯探索、思辨自然規(guī)律,對廣袤的星空充滿向往。以普羅塔格拉為代表的智者學派把研究重點轉(zhuǎn)向人類,并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衍生了樸素人文主義。著名
哲學家蘇格拉底崇尚知識,提出“知識即美德”。亞里士多德在學習柏拉圖的同時進行了理性
思考,提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薄ぁぁぁぁぁ
在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智者以其勤奮的學習、嚴謹?shù)?a target="_blank">態(tài)度,探尋人類和世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深邃而富有哲理的
思想。在此方面,溫家寶總理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溫總理飽讀
經(jīng)典,筆耕不輟。正是在學習先人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仰望星空”的精美詩作。這首詩滿含深情,表達了對真理、自由、正義、博愛的熱情謳歌和強烈追求。密切關(guān)注民族和人類的
命運與前途,散發(fā)著一股幽蘭之香與豪邁大氣。
激勵著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滿懷希望、志存高遠。
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會由信念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動,從而成就我們
美好的未來。
人生如蓄電池,需要不斷充電,不斷釋放能量。一本好書,一句
名言,一個哲理,一種品質(zhì),都如點點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做個有心之人,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
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
快樂地向前。